Thursday, Mar 28th

Last update12:36:45 AM GMT

主頁 機械人新聞 FIRST機器人賽 我20隊參賽創新高

FIRST機器人賽 我20隊參賽創新高

E-mail Print PDF

FIRST機器人賽 我20隊參賽創新高
台灣新生報
【中央社洛杉磯十六日專電】
2019-3-18

國際機器人競賽在美國、澳洲等地展開區域賽,台灣今年派出廿支隊伍創下歷年之最。年輕學子跨海比賽,廣交各國好友,輸贏變成其次,體會到「競合」這個理念的珍貴。

國際非營利青少年組織For Inspi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IRST)主辦的國際機器人競賽,每年超過三八五○支美國與世界各國的隊伍參賽。

繼九日桃園市內壢高中學生在加州聖地牙哥的區域賽拿下「新秀全明星獎」,取得四月進軍總決賽的外卡資格後,今天在洛杉磯郡瓦倫西亞高中的「洛杉磯北區」預賽,也有兩支台灣團隊跨越半個地球來比賽。

台北市立南港高工首次參賽,集結了模具科、電子科、重機科、機械科等領域學生,向各國的團隊展現台灣技職體系的活力。

南港高工的機器人金屬結構上,掛著來自松山慈惠堂的平安符,學生們不但帶著瑤池金母的祝福來到美國,地方信仰中心慈惠堂也贊助他們旅費。

比賽過程中難題一直來,參賽的學生隨時要應付。機器人一度翻倒,動彈不得,結果負責操控的學生臨機應變,使用特殊強力手臂,用力一彈機身扶正,獲得全場掌聲。

南港高工電子科教師支裕文表示,參加這個比賽,同學們學到的東西,遠比製造機器人更多。

支裕文說:「大會對團隊的評比,就像是經營公司的縮影,團隊一開始需要的資金,由同學們向贊助商募款,之後進入研發設計,接著在學校的工廠裡製造機器人、在比賽現場行銷產品,向具有競爭關係的團隊尋求合作。」

此外,企業還要有社會責任,台北市立松山高中團隊之前曾赴台東縣的排灣族部落服務社區,在偏鄉分享機器人課程。

會場的另一頭,台灣黑熊的白色勝利V字掛在學生胸前,他們是來自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中的團隊。學生以布農族語TUMAZ(台灣黑熊)為隊名,用「沒有界線的夥伴關係」為理念組隊。

訪問過程中,其他隊伍的學生來借螺帽,學生們大方相助。復興實中隊長周韋伶說,大會的核心理念「競合」(Co-Opertition,也稱合作性競爭)代表合作與競爭的一體兩面,這裡每個人都抱著開放的態度,互相幫忙。

第二次參賽的周子翔表示,上次參賽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各隊是在競爭,但美國學生不會只想著贏,也不會因此有所保留,各隊到了現場,就是互相拜訪維修站,互相分享機械結構,這是很棒的精神。

大會評審Jeff與Nick向媒體記者解釋:「這項賽事要求團隊合作(Teamwork),不只在團隊內部,更包括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合作。」比賽除了場上隊員操控機器人執行任務外,評審也會訪問維修站,提出問題當場考隊員。

今年的FIRST國際機器人競賽有廿支台灣隊伍參賽,創下史上新高,幕後推手是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這廿支隊伍也肩負友誼任務,廣邀各隊在二○二○年到台中市,參加首次在台灣舉行的國際區域賽。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