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華為將用機器人取代人工組裝手機

E-mail Print PDF

富士康、華為將用機器人取代人工組裝手機
新浪數碼
2015-11-20

隨著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對接框架的簽訂,“中國製造2025”開始從概念走入實際。按照德國工業4.0的描述,未來的智能工廠中,有一個關鍵要素不能缺少,那就是“機器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機器人在中國製造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在危險、有污染的環境中工作,讓機器人在來代替部分工人,以及利用機器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對於中國製造業轉型,幫助中國製造業從大到強的關鍵。”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原國家機械工業部總工程師朱森弟告訴澎湃新聞。

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起草人之一,朱森第認為,要想讓中國製造業從大做強,完成智能製造升級,智能機器人是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機器人對於中國製造的助推,也反映在今年的上海工業博覽會上。KUKA、ABB、柯馬、發那科等海外機器人生產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型機器人。同時,國內機器人生產商也不甘落後,其中的領頭企業中科新松除了推出多關節柔性機器人,還展示了爬壁機器人。除此之外,南京埃斯頓等國產機器人也有了長足進步。

據工業4.0的描述,未來的智能工廠中,“機器人”成為不能缺少的環節。寇聰澎湃資料圖

機器人挺進3C製造領域

利用機器人承擔搬運、分揀等工作,將人從重複、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這與智能製造中的提高工廠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目標相一致。

目前,機器人已經在半導體、汽車等傳統行業中應用。ABB集團過程自動化業務部總裁白天恩(Pekka Tiitinen)告訴澎湃新聞,奧迪長春工廠的噴塗和上膠的生產線上已經用上ABB機器人,在運用機器人之後,整個噴塗效率提高了20%,可以滿足年產20萬輛新車的高強度生產需求。

除了傳統的汽車裝配領域,機器人逐漸進入到3C,醫藥和食品領域。澎湃新聞從本次工博會上了解到,富士康、華為等公司都已經出現“黑燈”工廠,即完全由機器人來代替人工進行手機組裝加工。

新松公司(300024)副總裁楊躒告訴澎湃新聞:“在3C行業中,中國有大量的勞動力,用工一直是困難之一,機器人能改善用工難情況。” 據楊躒介紹,新松公司這次在工博會中帶來柔性協作機器人,已具備快速配置、牽引示教、視覺引導、碰撞檢測等功能,未來也將應用到3C裝配行業中。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統計,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7%,銷量為22.5萬台左右,受汽車及電子行業、特別是中國和韓國該行業需求的帶動。

該協會稱,隨著中國在追趕工業化國家競爭對手,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54%,達到5.6萬台左右。中國之前已經成為了全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額約為95億美元。

人機協作是趨勢,雲技術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智慧

根據工業4.0的理念,未來工廠中,機器將變得智能,並且能與人類互聯共通。在過去幾十年的工業製造中,機器人與人類的工作範圍相對獨立。但這樣的局面,在未來工廠中將得到改變。

從去年ABB公司推出的首台人機協作的機器人YuMi到今年柯馬機器人推出雙臂擬人機器人AMICO,人機協作機器人成為未來工廠的趨勢。

柯馬全球機器人事業部首席運營官馬蒂亞斯•維柯蘭德(Mathias Wiklund)介紹,AMICO機械臂已配有兩個SCHUNK SDH2多關節三指夾具系統,可以靈活抓取各種不同的物件;其中兩個指狀裝置可以通過改變方向,使其適用於不同機器人工業應用中。夾具表面的傳感器可以幫助AMICO識別不同物件表面並自動調整最佳抓取力度。

做到人機協作後,如何將機器人進行互聯,實時掌握工業數據和加工過程,是工業4.0的最終目標。這樣的要求,也讓眾多機器人公司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

“自從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提出來後,我們的確看到了許多改變。在於客戶和合作夥伴溝通後,我們發現機器人會是未來智能工廠中重要的一環。現在我們會將更多的雲計算融入到機器人的控制系統中,讓未來的機器人更加智能化,通過更精確地計算更好地控制機器人,並在工廠中找到更多的應用。” 庫卡(KUKA)機器人首席銷售官,執行副總裁Martin Kuhnhen告訴澎湃新聞。

但正如工業4.0中國製造2025對接過程中,自動化標準制定是一個長期過程一樣,雲技術在機器人中的應用也還有較長的路程要走。“除了各家云技術採用標準不同外,各家製造企業的數據分享平台仍未建立,只能說我們現在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過程遠沒有那麼簡單。” 馬蒂亞斯•維柯蘭德說。

20151120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