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 27th

Last update12:36:45 AM GMT

主頁 機械人資訊 機械人新聞

機械人新聞

大阪將花3年打造機器人研究中心

E-mail Print PDF
未來都市 大阪將花3年打造機器人研究中心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8-02-23   日本大阪素有「機器人之都」的稱號,最近政府更精心籌劃興建一座機器人研發中心,希望能將大阪發展成專業的「機器人都市」,這座機器人中心,預計將在三年後完工,屆時將把大阪變成,真正的「現代都市」。 只要一聲指令,貼心的小機器人就會自動幫你操控室內所有電器。這個機器人非常人性化,不但會向旅客解釋旅遊資訊,還會觀察遊客的眼球位置,分辨他正在瀏覽哪一區,直接進行說明。 這種機器人當幫手的生活可不只是夢想而已,將來在日本的大阪市會一一實現,日本大阪最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之下,將興建一個世界最大的機器人企業基地,以及研究中心,這座研究中心佔地一萬零六十五平方公尺,未來可望讓大阪成為真正的未來都市。 大阪市長瓶松邦夫:「希望這些計畫未來可以讓大阪城成為機器人都市。」 不只是遙控電器,現代機器人甚至還可以製做章魚燒,這些精密的小動作一點都難不倒現代機器人,這些看似科幻電影的情節,三年後即將成真,藉由大阪的這座企業研究中心,日本要讓日本機器人站上世界的頂端。

Google月球探險機器大賽

E-mail Print PDF
Google 月球探險機器大賽 十支隊伍摩拳擦掌 中央社 2008-02-22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二十一日專電)Google今天表示,有十支來自世界各地由科學家和夢想家組成的隊伍即將加入月球探險機器大賽,爭取三千萬美元的獎金。 Google在去年九月宣布,月球探險機器大賽到二零一四年之前,將提供首獎兩千萬美元給登陸月球的私人團體;同時給予第二名五百萬美元的獎金和五百萬美元的額外補助。 今天有八支新隊伍宣布加入月球競賽。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公民營合夥的太空企業宣布加入競爭。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人專家主導的新創公司 Astrobotic也表明參賽意向。早在去年十二月,英國附屬地曼島的「奧德賽月球」,是第一支公開宣布並登記參賽的隊伍。 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和XPrize基金會總裁狄曼迪斯對這十支隊伍表達歡迎。 透過視訊轉播,布林表示,這個點子起源自他和兩位太空創業家朋友的談話,了解到登陸月球的花費約從千萬美金到上億美元不等,相當於拍一部電影的錢。他認為,如果要贊助東西,就應該要贊助具有雄心壯志和與眾不同的新發現。 Google透露,月球探險機器大賽全球有五十三個國家的五百支隊伍曾表達興趣,不過到目前為止,僅有十支隊伍符合參賽的資格。

能夠重演人類夢境的智能機器人在美問世

E-mail Print PDF

能夠重演人類夢境的智能機器人在美問世 千龍網 2008-02-21   北京時間2月20日消息,美國兩位機器人技術專家費爾南多·奧若拉納和布倫丹·伯恩斯開發出了一種名叫Sleep Waking的智能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以像演員演戲那樣將人在睡夢的活動再次呈現出來。 當然,這臺機器人演員尚不能表演出人在夢境中的活動的全部細節,不過它完全可以重現人在夢境中的主要活動,而其它細節成分則需要我們去猜測。 費爾南多·奧若拉納還親自為這臺機器人充當了實驗對象:他睡在實驗室裏,身上放置了許多傳感器。科學家們花了一整夜的時間來記錄費爾南多·奧若拉納的眼睛活動情況,並且還通過記錄腦電圖和心電圖來獲取費爾南多·奧若拉納的大腦及其它精神活動信息。 之後,科學家們通過專門的程序將所獲取的夢境信息進行處理,再交由這臺智能機器人重新表演給大家。比如,假若費爾南多·奧若拉納在睡夢中向右看,機器人也會向右轉頭。總之,從事此項目研究的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一整套方法使人的夢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可靠的再現。 費爾南多·奧若拉納在記者會上稱,盡管在將傳感器獲取的夢境信息“翻譯”成機器人行為指令時還存在著某些藝術想像成份,但這種翻譯絕不是“憑空捏造”。 據負責該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們稱,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將會出現能夠精確記錄人的夢境的技術,到那時我們就可以像保存我們的照片一樣保存我們的睡夢了。(武敏 新浪科技)

第四次浪潮:人機合一

E-mail Print PDF
第四次浪潮:人機合一 第一財經日報 2008-02-21   比爾·蓋茨也在近日宣稱:10年之內,人與電腦的交流將不再通過鍵盤,而是直接使用語言,甚至意念。而“網路作業系統”也將把全世界的電腦連接成一個“超級大腦”。這幅圖景,與庫日韋爾的預言多麼相近! 晶片植入大腦,人類由此獲得電腦般的計算能力和記憶力;電腦無處不在,被植入傢具、衣服、眼鏡乃至我們的身體中,從而使各種物什都變得“智慧化”;比細菌還小的奈米機器人在我們的血管內工作,甚至會進入我們的大腦……這一切聽起來只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即便不是天方夜譚,似乎也不知道能不能真正發生在遙遠的未來。 然而,這些卻的確並非引自科幻小說,而是出自美國未來學家、發明家雷·庫日韋爾(Ray Kurzweil)近日所作的預言,庫日韋爾稱,這一切並不遙遠,在二十年後的2029年就會在我們身邊實現。 庫日韋爾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不遠的將來的人類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藍圖:奈米智慧機器人將從毛細血管不知不覺地進入我們的身體,為我們清理體內垃圾、治療疾病;而另有一種奈米機器人則能夠進入我們的大腦,與腦神經元直接發生交互作用,不僅會讓我們更加聰明、記憶力驚人,還可以使我們具有用“意念”控制植入了晶片的機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不用語言而與他人實現“心與心的溝通”。電腦的顯示器將完全失去意義,每個人的“腦海”中將自然有一個“顯示器”。當你想放鬆一下的時候,則可以自然進入一個完全虛擬現實的夢幻世界,參與真正“身臨其境”的超級電子遊戲。與此同時,機器人的發展也將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二十年後,機器人將具有同人類一樣的思想,甚至情感。人與機器將不再界限分明,人類文明進入人機合一的新時代。 與庫日韋爾不謀而合的是,比爾·蓋茨也在近日宣稱:10年之內,人與電腦的交流將不再通過鍵盤,而是直接使用語言,甚至意念。而“網路作業系統”也將把全世界的電腦連接成一個“超級大腦”。這幅圖景,與庫日韋爾的預言多麼相近! 庫日韋爾預言的圖景對人類生活的改變是如此之大,又是如此近在眼前,以至於看到這條消息,無法不令人立刻產生出諸如“機器人進攻人類”、“機器與人產生感情的倫理問題”之類的擔憂。於是出現了有如赫胥黎反烏托邦名著《美麗的新世界》般的憂慮:美麗的表像背後,是否反而有更大的隱憂?不過且慢,在進行倫理追問之前,我們還應該進行一個先行檢驗:未來是否真的會——或者說多大程度上應驗庫日韋爾的預言? 作為世界上第一台光信號文字識別閱讀機的發明人、美國國家技術獎獲得者,庫日韋爾的預言當然不是無根之木。然而,世界科技發展的真實歷史卻告訴我們:技術的真實發展趨勢,往往與人們預見的可能性有著相當大的距離,而更深刻的道理則蘊含在這距離之中。 19世紀70年代,正是城市佈滿高聳雲霄的大煙囪、冒著長煙的火車頭呼嘯駛過曠野的蒸汽動力時代,與此同時,以電報為代表的電子技術也剛剛開始勃興。在有案可查的當時的報紙上,科學家對未來的預測是以電為動力的“電馬”將取代馬匹,拖著馬車走在20世紀城市的街道上,而天空中則會飛行著冒著長煙的蒸汽飛機…… 從今天的角度看,電馬和蒸汽飛機近似于笑話,但在當時卻實實在在是具有技術實現可能的“未來”。事實上,法國工程師阿代爾曾經于1890年製造出蒸汽飛機並試飛成功,比公認的飛機鼻祖萊特兄弟早了13年,至今法國人還認為阿代爾才是飛機的發明人。但為什麼飛機後來發展的實際技術路線卻沒有採用蒸汽動力呢?原因在於,飛得起來是一回事,真正有用則是另外一回事。對於商業應用而言,蒸汽動力的飛機難以解決攜帶大量燃煤的問題,同時不容易獲得比較高的速度。電馬雖然沒有人真正發明過,但對於習慣了“馬拉車”的人們來說,卻是一個遠比未曾夢見的汽車更“自然而然”的設想,但顯然,與汽車相比,電馬的需要先把發動機的活塞運動轉化為馬腿走路的運動形式,才能前進,比起汽車輪子來,能量利用效率太低了! 歸結起來,一項技術要從可能性變成實際可利用,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必須能夠比較簡單、低成本地發揮出明顯功效,才具有實際利用的可能性。而“技術可實現” 這個範圍卻比實際可利用大得多,但是實現了,只有真正可用,才會進入到人類的生活中。套用《安娜·卡列尼娜》的名言,我們可以說:有用的技術都具有相似的性質,沒用的技術各有各的無用之處。 反過來看庫日韋爾預言的前景,基本上建立在人們願意接受在大腦或者日用品裏裝上電腦硬體的前提之上。問題是:有多少人願意承受這樣做的生理、心理感受及其高昂的價格? 有“未來學之父”之稱的阿爾文·托夫勒在其名著《第三次浪潮》中,把人類文明發生跳躍式進步的原因歸結為三次浪潮:第一次是農業文明的出現,使“人”脫離于獸,建築、文字、城市等等文明生活方式得以出現並推廣;第二次是工業文明使人類進入現代化;第三次是電腦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把人類文明帶入資訊時代。但從中可以看出的是,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改變雖然巨大,改變方式卻不是跳躍式的,而是“潛移默化”的,也就是說,技術是因為給人類提供了原有生活方式的某種方便而被採用,再反過來影響人類生活的,而不是因為技術可以做到一件事,就強行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式。 可以預見,如果出現“第四次浪潮”的話,人工智慧將是技術的核心突破所在。但是,人工智慧的應用形式,一定是以為人類帶來便利的方式,而非強行扭轉人類原來生活軌跡的方式出現。

北京機器手臂取藥快狠準

E-mail Print PDF
北京機器手臂取藥快狠準 藥劑師憂工作不保 大陸中心/北京綜合報導 2008-02-20   時間就是金錢,現代人連看病取藥都講究高效率,大陸北京有醫院研發出高科技的機器手臂取藥系統,這台機器有多神奇,一收到繳費成功訊息,15秒內病人就能帶著藥包回家。 機器來回穿梭,這裡可不是科學實驗室,而是醫院裡的取藥室,只是這麼一台龐然大物,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原來它們是專門取藥的機器手臂。 藥師表示,「通過這個機械手,從後台進行擺藥,大概需要8到15秒的時間,提高了我們藥師的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再一個大大降低了他的出錯率。」 不會出錯、動作快,機器手臂在這裡發揮極大功能,不過,為了這台機器手臂,醫院還得全面改採電腦作業連線。 醫院負責人表示,「在接到病人收費成功以後,藥劑師一確認,它可以在5秒鐘之內,完成一個病人的自動取藥系統,那就意味著病人還沒有來到藥房,你的藥已經取藥成功了,做到病人零排隊。」 機器手臂取藥,方便是方便,只是藥劑師的工作被機器人給取代,藥師們恐怕得擔心沒飯吃了。

Page 254 of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