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 16th

Last update12:36:45 AM GMT

主頁 機械人資訊 機械人新聞

機械人新聞

工業機器人競賽 義守大學大獲全勝

E-mail Print PDF

2008年工業機器人競賽 義守大學大獲全勝 中央社 2008-01-14   二十一世紀將是機器人的世代,機器人產業逐漸成熟,將改變人類的生活!台灣機器人之相關研發方興未艾,為推廣機器人教育,引發學生學習科學之興趣,大葉大學在國科會的指導下特別舉辦「2008工業機器人競賽」,此次以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中的堆高機機器人為題,吸引了台灣許多對機器人發展有興趣的菁英隊伍參與,其中來自義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的三支隊伍在陳志良教授之指導下,包辦了本屆競賽的冠、亞、季軍三獎項,成為超級大贏家,也展現義守大學在機器人研究與發展上的具體成就。 本次「2008工業機器人競賽」以解決實務工程管理問題為設定的主題,參賽隊伍將自行設計與製作自主性控制的堆高機機器人在比賽場地中將貨物由卸貨區搬運到存貨區,于搬運路途中更設有兩個固定障礙物,而搬運過程中均不可透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遙控,因此機器人必須具備人工智慧避免與障礙物相撞。再者「堆高機器人」主要是進行取物及放物的動作,在抓與放之間必須精準地計算出所有動作,使作業流程更加流暢與快速。 針對此次競賽,義守大學電子系組織了三個團隊,分別為「打死不投降隊」、「PROBE隊」以及「投降輸一半隊」,三支隊伍在電子系教授陳志良的指導下于比賽中大放異彩,摘下前三名,讓其他參賽隊伍相形失色。陳志良老師表示,在義守大學的傅勝利校長不斷地鼓勵下,他們將過去在機器人研發的一些成果展現在這次比賽中,該校學生相當用心,花費了許多時間來設計符合競賽規格的機器人,儘管在研發過程中遭遇許多挫折,但同學們均能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終究能打造出完美的作品,在比賽中大獲成功。 義守大學碩專班學生李晟智(Probe隊 )表示,他們參與比賽前,事先勘查了比賽場地,竟發現場地狀況與當初預期不同,雖然他們對自己研發的機器人深具信心,但仍然預先在模擬場地中先行演練了上百次,直到整個機器人行走及搬運貨品的動作皆流暢到趨近于完美的境界,他們才停止練習。也就是這樣的努力與精神,才能讓義守大學的團隊足以克敵制勝,奪下所有獎項。

機器人Andros F6A聰明 拆彈能手

E-mail Print PDF

機器人Andros F6A聰明 拆彈能手 洛杉磯新聞 圖與文/記者林芷妘 2008-01-11   洛市每年有數百件疑似炸彈報案,精密且聰明的拆彈機器人(見右圖)專門負責最危急的炸彈拆除及檢測工作。 這具拆除炸彈的機器人型號為Andros F6A,屬於Andros機器人的迷你版,具有移動速度快且操作簡易的特點,特別是在狹小空間中能不受阻礙,不但擁有所有Andros機器人的功能,連接式移動履帶及上下斜坡能達到45度的伸縮額外功能,使F6A能排除障礙物且通過崎嶇路面。 F6A的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3.5哩,長寬高分別為52吋、29吋及56.5吋,重量485磅,平均一台售價約15萬元。 目前洛市警局共有四台,主要功能是提供防爆人員透過多部攝影機掌握實況,並以機器人的手臂操作疑似炸彈物。 機器人的手臂完全伸長可達56吋 ,軀幹可作90度前後彎曲,肩軸可做210度旋轉,而前方手爪能做360度連續旋轉,張開幅度達12吋,最重可抓起65磅的物品;此外,麥克風和喇叭裝置也能使遠端的控制人員與現場人員即時交談。 圖中的F6A共有四架攝影機,分別為手臂上的武器攝影機、檢測炸彈攝影機、移動攝影機及後桿上的攝影機,每架攝影機都有許多精密技術。 防爆小組警員Thompson10日指出,每當警方接獲疑似炸彈通報時,除立即趕往現場外,同時也會以現場情況和證人說詞辨別炸彈的種類和處理方式,若各方證據都指向可疑包裝是真炸彈時,防爆小組會派出機器人查看情況。 他強調,機器人的製作材料特殊 ,雖然會因爆炸而受損,但可經由維修還原,是防爆小組的最佳幫手。

廣西電網首次試驗機器人帶電巡線

E-mail Print PDF

廣西電網首次試驗機器人帶電巡線 南國早報 2008-01-10   依靠兩根帶著滑輪的長“手臂”,在220千伏的高壓輸電線路上“行走自如”,遇到障礙物時還能自動調整“手臂”以順利越過障礙物,在“爬行”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動對周邊環境進行數據收集,監控電網的運行情況……1月9日,廣西首次試驗智能機器人進行帶電巡視電網。 “顧盼”之間收集數據 9日上午,記者跟隨試驗人員來到位于南寧市玉洞的一處220千伏高壓線路處。工作人員抬出了一個大約1米長兩米寬的方形金屬盒子,原來這就是能帶電巡視高壓線的機器人。機器人上有兩條金屬桿,桿上還有滑輪,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兩條金屬桿就是機器人賴以“攀爬”高壓線的“手臂”。 供電部門工作人員全副武裝,花了好一會兒才把重達35公斤的機器人“請”到高壓線路上。在大家的注視下,機器人開始在線路上緩慢爬行。大概是對陌生的環境有點“怕生”,它不時地搖晃著“腦袋”。工作人員介紹說,機器人的“腦袋”實際上是個紅外探頭,它“左顧右盼”則是在收集線路和周邊環境的有關數據。在它的“腦袋”上還安裝有可以180°旋轉的攝像頭,在它“搖頭晃腦”之時,導線的受傷程度以及周圍情況都可以一覽無余地回傳到地面監控臺上。 “連滾帶爬”完成巡線 機器人的行程並不是一路順暢的,第一個充當“攔路虎”的是一組防震錘。供電人員介紹說,防震錘是為了平衡線路,防止線路隨風搖擺而設置的。正在大家為緩慢爬行的機器人擔心時,看似笨拙的機器人卻顯示出了自己靈巧的一面:只是略略抬高手臂就順利通過了防震錘。 不過,機器人“高興”不了多久,它遇到了一個更大的難題——它來到了一座鐵塔面前。機器人如何越過這座障礙完成整段線路的巡視工作呢?只見它在鐵塔前停了下來,略略“思考”了一下。在“觀察”到鐵塔兩端是由一根環形的“跳線”相連接後,機器人“計上心來”,它順著下垂的線路就勢“滾”了下去,越過鐵塔後,它又順著線路的另一端“爬”了上去。“連滾帶爬”之間,機器人已經順利地越過了障礙物,成功完成了當天的巡視工作。 記者看了一下時間,走完這段350米長的高壓線,機器人只花了不到20分鐘時間。 機器人應用前景廣闊 機器人是如何開發出來的,又是如何操作的?記者採訪了廣西電力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的工程師王志軍。據他介紹,國內目前普遍採用的是人力巡線——利用肉眼或借助望遠鏡觀察線路的外觀可見缺陷。這種檢查方式勞動強度大,而且因為不少輸電線路穿山越嶺,甚至橫跨江河,所以存在不少人工不能到達的巡線“盲區”。由廣西電力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承擔、武漢大學和南寧供電局參與的廣西電網公司2007年重點科技項目“廣西電網高壓輸電線路全自治移動機器人巡檢技術研究”,即是在上述背景下立項的。 據介紹,機器人在高壓線上進行巡線工作可以“自由發揮”,也可以由地面監控臺根據工作需要進行人工智能控制。記者還了解到,機器人是依靠電力維持“體能” 的,那麼一旦它真的取代人工巡線,如何保證它的“體能”走完整條線路呢?王志軍解釋說,機器人在線路上行走時可以通過線路自動取電,一旦線路停電,它還可以通過自帶的蓄電池繼續運行。 據悉,本次實驗是廣西首次在220千伏高壓線上開展的機器人越障實驗。廣西電力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的研發人員說,今年下半年廣西電網公司將選取一條220千伏高壓線投入使用這一機器人巡線,預計隨著機器人的智能和巡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機器人巡線技術具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周涓)

香港中大教授發明單輪機械人

E-mail Print PDF
香港中大教授發明單輪機械人 據稱有望成登月車 中國新聞網 劉勇飛 2008-01-09   據香港商報報道,有份參與國家航太智慧系統研製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徐揚生,是新鮮出爐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發明的單輪式機械人有可能成為“嫦娥計劃”的登月車。 專門參與國家航太局高技術發展方面的徐揚生教授表示,由於單輪式機械人對外界的擾動不敏感,可操作性強,加上運動時的滾動摩擦力較低,可以從倒地的狀態中自動站立及水陸兩棲,相比其他多輪和靜態穩定機器人有更好運行能力。單輪式機械人也是一種全新概念的移動機器人,只有一個輪子,裏面的飛輪不僅可令機器人實現穩定運行,也可以控制機械人運動的方向。 徐揚生說,由於4人車在月球上容易翻倒,單輪式機械人的動態穩定系統則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他夢想有一天把它放到月球上去,可以載人載物,有利國家航太的發展。此外,單輪式機械人也可幫助感應地下有沒有地雷,對戰時埋有大量地雷的國家十分有幫助,就好像柬埔寨及越南等。 今年49歲的徐揚生,是10年文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是真真正正的“下鄉知青”。他特別喜歡研究新東西、開創性的,對工業界特別有用的發明。 徐教授表示,今天能夠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名銜,除了要多謝自己的老師、家人、學生和同學等,還要感謝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偉大貢獻。他說: “當收到獲這名銜通知書的時候,就好像在30年前收到浙江大學的入學通知書一樣,感覺很好,還記得當時的信件也是在一個寒冬收到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最高稱號,每2年增選1次,2007年的選舉結果在上月29日公佈,今年共增選33名新院士,香港有2名科學家當選,包括徐揚生教授。同年,他也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

港中大教授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E-mail Print PDF
港中大教授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大公網訊】 2008-01-08   【大公網訊】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講座教授徐揚生,近日獲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今日接受記者訪問,分享獲選感受和多年的研究心得,並介紹了部分最新科研成果。包括可即時作多種語言翻譯的智能眼鏡、具身份識別及電腦輸入功能的智能鞋、以頭部或眼球動作操控的智能輪椅,以及能自動判別異常行為的視頻監控系統等。 徐揚生教授為著名的空間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專家。他早年取得浙江大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後,又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此後,他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研究所研究員。一九九七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擔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系主任至二00四年,現為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講座教授。 徐揚生教授長期從事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系統研究,在空間機器人的設計、控制及動力學研究,以及無重力地面試驗設施的研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致力推動中國航天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提出並參與了有關航天智能系統的研製。同時,他對動態穩定系統的控制、人類控制策略的自動建模、穿戴式智能人機界面,以及全方位混合動力汽車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統開發。 今日展示的單輪機器人,是一種全新概念的移動機器人。從外觀上看它只有一個輪子。里面的飛輪不僅可以使機器人實現穩定運行,還可以控制機器人運動的方向,可以從倒地的狀態中自動站立及水陸兩棲等。它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在航天領域,基於單輪機器人的原理可以開發一種不受地形影響、運動自如的月球車。 徐揚生教授還展示了「跟蹤機器人」,它可以主動跟隨主人的運動,主人走到哪里,它會跟到哪里。聽說過機器人跳集體舞嗎﹖這是一組人形機器人,每個機器人有十七個關節,每個關節靠一個微型伺服舵機驅動,關節約束均為一百八十度。機器人靠一塊可存儲八十種動作的控制板驅動以實現各種動作。通過控制機器人姿態轉換的時間差來控制機器人運動的速度,以及保證多個機器人之間的同步和各種動作配合。 此外,徐揚生教授發明的成果還有智能眼鏡。它可以進行即時翻譯,這對一個不懂當地語言的旅遊者來說,是非常有用的。眼鏡能告訴他某建築物是一間旅館,一家餐館,一個銀行,或是一家自選市場,能翻譯公共汽車線路的情況,能幫助理解道路標誌和飯店的菜單,這些將會使他的旅程變得更加愉快。 還有智能帽,它作為一個友好的人機界面,通過使用者頭的轉動、或者眼球的轉動控制輪椅運動。這樣,殘疾人可以大大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質量。輪椅同時可以根據主人的行為自主運動,這將使殘疾人的行動更加舒適、方便。 目前,反恐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課題,越來越多的錄像監控系統安裝在公共場合,例如電梯、銀行、機場和廣場。錄像監控系統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實時並智能地去理解人的行為。徐教授研製的實時錄像監控系統利用低配置的電腦就可以對人的行為進行建模和分析。只要告訴系統正常行為和異常行為的區別,系統通過其內部經過訓練的機器模型,就可以自動地判斷行為是否需要安全介入。 徐揚生於二00一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二00三年,當選為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二00七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同年,他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新社香港一月八日電

Page 260 of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