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 27th

Last update12:36:45 AM GMT

主頁 機械人資訊 機械人新聞

機械人新聞

未來的餐飲業如何節省人力?自動化生產與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

E-mail Print PDF

未來的餐飲業如何節省人力?自動化生產與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
食力FoodNext
審稿編輯:林玉婷
2020-11-16

20201117a


在日本已有美食廣場實際運用機器人在製作可樂餅、章魚燒等料理。實測後更發現,安排機器人輔助作業時,可以有效減少85%的人員閒置 ,但這不表示現階段機器人將完全取代人力,人做巧的、機器手臂則負責較枯燥乏味且一致性的流程。

餐飲科技化已從早期所謂的新興趨勢轉變為現下經營模式的選項之一,市場熟悉度及接受度漸趨開放。全球餐飲業為講求大幅提升流程效率、提高穩定度、節省人力成本、解決勞動力的供不應求,甚至是增加行銷賣點,開始導入涵蓋存鍊食材、點餐、烹調、送餐、帶位、收餐盤、收垃圾、收銀等功能的機器人。更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各國掀起「無人化服務」與「無接觸餐廳」的浪潮。餐飲業導入新型輔助科技勢必越來越普及,而機器人對於餐飲業現有的經營模式與成本結構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Foodland Ventures第三場活動「餐飲自動化與機器人 Restaurant Automation & Robotics」,邀請5位具備多年「餐飲智慧機器人」實戰經驗的創業家與產業專家,分別為全球市佔第二協作型機器人Techman Robot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手搖飲2.0飲料機器人Botrista Technology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郭武洲、24小時無人餐廳Yo-Kai Express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志鴻、全球總手搖飲店逾1,100家的雅茗天地集團快樂檸檬董事長特別助理謝名檻、頂級義式濃縮咖啡品牌領導Nespresso台灣事業部總監盧翰霖,一同揭曉台灣與海外市場在餐飲智慧機器人的應用發展及未來商機。論壇中觸及自動化市場的幾個關鍵:低接觸服務模式、創造效率價值、商用邁入家電、永續經營。

盧翰霖表示,2020的疫情對餐飲及飯店業者無疑都造成巨大的影響,防疫期間更是帶來許多社會改變,在科技及自動化的推動下也宣告著低接觸時代來臨,「無接觸服務」、「低接觸服務」將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自動化提升價值 進而節省成本

談及機器人、自動化時,「大家對於自動化的想像是省成本」,郭武洲說道。然而實質上最有價值的其實是提高員工效率以及滿足人力缺口。相同的薪資條件下,大家寧可去做別的工作也不願意投身餐飲業。人力訓練成本及流動率也是業界長久以來的問題,黃識忠舉實例說明,不少業者即便已具有設備及場地,甚至有一定的銷售量,但就是無法穩定廚房人力這一端。

郭武洲的解決方案是透過自動化提升整個價值鏈的層次,專注飲料調製標準化,初期試驗時一個月效能可達數百杯,純利增加 10%~30%,尤其以美國中型餐飲連鎖店的接受度最高。從提高營業額及創造價值到提高員工效率,最後才來到節省成本這一塊。

20201117b

機器人可有效減少85%人力配置 但仍無法完全取代人力

黃識忠指出,全球傳統工業機械手臂一年只賣40萬台,主因在於操作的困難度及實用性。其達明協作機器人與Connected Robotics合作,優化內建視覺及操作介面給客戶端,加上可以進一步使用AI影像識別技術,垂直領域的經驗都可以讓機器人累積資訊,無需複雜的編碼即可輕鬆完成機器人程式編輯。在日本已有美食廣場實際運用在製作可樂餅、章魚燒等料理。實測後更發現,安排機器人輔助作業時,可以有效減少85%的人員閒置 ,但這不表示現階段機器人將完全取代人力,人做巧的、機器手臂則負責較枯燥乏味且一致性的流程;同樣的,重點落在提高整體效率。其達明機器人在全球食品產業市場中的銷售佔比約為6%,其中的市場比例分配歐洲約佔9%、美國4%、日本因社會邁入高齡化,比例升高至21%。

「雅茗集團持續在研發的茶飲自動化,則是採取可擴充的模組化方式」,謝名檻說。目標產能為10秒鐘製成1杯飲料,預計2021 第二季度將推出全新形態的門店,且未來第三代的機器將會連同智慧點餐系統而連動茶飲機器人。但跨足智能茶飲店不代表機器人將完全取代門市人員,還是需要有人在前台作業協助,避免讓消費者有冷冰冰的感覺,這種溫度感無可取代。

Yo-Kai Express運用冷凍包模式 透過自動化製作販賣機銷售

未來,自動化範圍也會從大規模商用拉進需求,甚至走入家庭,類似將雲端廚房直接送到家門口般。針對美國當地餐飲市場,林志鴻觀察現況因受到疫情影響,很多餐廳轉作外送外帶,但有些店家考量外送餐點可能導致品質劣化,反而對冷凍包的形式接受度更高,像是在美國及中國,冷凍食品就有很大的市場。Yo-Kai Express也能透過冷凍包的模式及技術應用,運用自家販賣機SOP生產,類似雲端廚房,但規模透過佔地小的自動化製作販賣機,以最靠近消費者的方式在幾分鐘之內完成食品料理。

Nespresso貫徹永續觀念 研發再生鋁膠囊包裝

許多自動化廠商視Nespresso為目標,成功轉型大型商用咖啡機走進家庭,讓一台機器擺在家中也不會讓人覺得是個冷冰冰的器具,反正成為了一種生活型態,表達的是一種品味。盧翰霖附加說明,Nespresso在擁抱自動化、科技化的同時也不忘本,以兼顧環保及獲利為主幹,整體產業才能不斷正向循環發展。其中「永續」是一直以來積極貫徹的理念,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提前反應。透過準確的咖啡粉用量、沖煮的電力,乃至加熱的水量,都是固定且高效能的做出每一杯品質穩定的產品。相信「咖啡可以為世界帶來正向影響」,從2020年開始,Nespresso也宣布成功研發出更新版的再生鋁膠囊包裝,同時宣告將於2022年實現品牌完全碳中和的目標。整體來看,品牌展現的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系統特色,在粉、水、電的用量都「少」了,但創造的穩定品質、效能及價值其實是更「多」的。

「永續」是Nespresso一直以來積極貫徹的理念,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提前反應。透過準確的咖啡粉用量、沖煮的電力,乃至加熱的水量,都是固定且高效能的做出每一杯品質穩定的產品。(圖片來源:扶田資本提供)

透過與會者的切身經歷分享,更深入了解餐飲自動化與機器人的可能性及未來應用發展,進而協助推化新知轉向實戰運用。長期致力於經營台灣餐飲產業社群的「Foodland Ventures扶田資本──餐飲科技創業加速器」,目標為台灣餐飲科技新創的成長引擎,串連產業資源,媒合國際創投資金,成為與國外創業加速器對接的平台,同時也向公部門爭取友善的創業法規及資源,積極投資「運用科技解決餐飲產業所面臨問題」的台灣新創團隊。餐飲科技創業加速器同步開始招生中,有興趣的團隊可至 Fooodland Ventures官網查詢。

 

機器人崛起?英國軍方招募數以萬計的機器人來建立軍隊

E-mail Print PDF

機器人崛起?英國軍方招募數以萬計的機器人來建立軍隊
明日科學
2020-11-17

20201117c


軍用機器人可能改變戰爭性質

隨著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類型的軍事機器人大量湧現,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在電影當中看過有機器人軍隊的場景,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機器人軍隊的建立看似並不會太困難,在未來戰爭中,作戰方式和作戰手段將發生重大變革,軍用機器人將占有重要地位。美國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羅伯特.芬克爾斯坦說:「軍用機器人的應用有可能改變戰爭的性質」。

戰場機器人用途十分廣泛,機器人若用於戰場監控、偵察、搜集情報都具有獨特的優點,它體積小且不易被發現,可以接近敵人的前線獲得第一手資料,它甚至還可以代替士兵駕駛坦克、操作火炮,還可攜帶地雷或炸藥攻擊固定目標、運送彈藥和物資、設置障礙或排除障礙、維修武器裝備、護理傷員等。軍事機器人的軍事價值絕對不是可以被低估的。

俄羅斯早就建立了機器人軍隊

2019年俄羅斯在敘利亞投入了一定數量的機器人部隊,並且進入了實戰階段。而且這一類的新聞媒體報導層出不窮,這表示俄羅斯的機器人部隊已經建立起來甚至達到成熟的階段。其他國家的軍隊和各種武裝組織也正在開發自己的戰鬥機器人,通過開發進攻性和防禦性的機器人技術,各國的國防軍隊都利用機器人軍隊來替自己國家建立一道防護層。

我們也推薦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美國零售商龍頭認為機器人員工效益不大因此放棄雇用機器人

英國建立機器人軍隊來彌補軍人數量

最新的消息指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英國軍隊會招募數以萬計的機器人士兵。英國《衛報》報導,英國陸軍國防參謀長尼克·卡特將軍表示,新型無人機和機器人將在未來武裝軍事當中佔據很大一部分,該計劃執行的原因其實也是為了彌補招募新手軍人數量的不足,但同時卡特將軍承認人類對於機器人軍隊的未來願景是較為模糊的。

參謀長尼克·卡特將軍還表示:「直到2030年,大規模推動機器人軍隊的行動才會開始實施,到時將會有大量自主機器人或是人類可遠程控制的機器人士兵取代軍人。」但卡特將軍隨後澄清:「我的意思是,我認為我們可能會擁有一支12萬人的軍隊,而裡頭的3萬人可能就是機器人,但目前來看這些數字都還是不確定的估算。」

玩機器人到創業開課 台科大生獲教部100萬元創業金

E-mail Print PDF

玩機器人到創業開課 台科大生獲教部100萬元創業金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2020-11-11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蔡昇恩熱愛動手做,高中時第一次接觸機器人便深深著迷,開始自學並參加各式機器人競賽,是國內外機器人格鬥賽常勝軍。為推廣台灣機器人教育,蔡昇恩今年正式創業成立公司「振昇機器人」,展開機器人師培與教學工作,已累計超過千名學員,今天拿下109年教育部創業獎金100萬元補助,也是全台獲獎金額最高的團隊!

目前就讀台科大機械系四年級的蔡昇恩,高二那年因參加競賽初次接觸機器人,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的天分,從此點燃對機器人的熱情,愛上動手做也學會將想像化為實體,看到機器人從無到有完成,以及在競賽獲獎的成就感,成為他努力鑽研機器人的動力。

蔡昇恩至今已征戰國內外超過50場機器人競賽,他曾赴日本及韓國參加ROBO-ONE國際二足機器人格鬥大賽,並在韓國獲得銅牌佳績。為了推廣台灣機器人教育,鼓勵更多人學習機器人,蔡昇恩自己設計機器人,將機器人商品化成教具,開始數位自造課程的師培工作。

蔡昇恩表示,機器人接觸的領域很廣,從機構設計、機電整合、數位自造、電子電力、程式設計都可以透過機器人學習,教學時會讓學生從零開始設計,不單只是修改現有的機器人模組,能幫助學生在過程中探索出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除師資培育和工作室授課,蔡昇恩也到林口國中等校園教機器人課程。今年團隊也推出新教具,使用可分解的塑料材質並透過3D列印機印製機器人,取代原本的金屬材料,降低學習機器人的成本。

蔡昇恩說,目前國內機器人競賽已有八成是使用他的機器人,未來目標是達到九成九的佔有率,為了持續推廣機器人教育,也會投入更多時間在師培工作,並且舉辦各項機器人競賽,期望未來能夠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機器人教育品牌。20201112a

兩個博士的機器人夢

E-mail Print PDF

兩個博士的機器人夢
北京新浪網
2020-11-09

20201109c

從航站樓的A點到B點,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對於機器人來講,執行起來卻比馬路上的無人駕駛汽車更加困難。「沒有隔離的車道,預判周圍來往行人行進的線路以及可能的動作……這些都是機器人在這種複雜環境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全思博介紹。今年,80后博士全思博與李振在疫情期間做出了一個「出格」的舉措,跳出原有的「舒適圈」,帶領團隊一起創業。「希望在兩到三年內,公司能夠有正向的收益。」李振說,公司的長遠目標則是突破更多核心技術,讓機器人可以為更多場景帶來真正的價值。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丹

  在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李振和全思博帶領著研發團隊剛剛遷到這裏,辦公室內的各種機器人略顯凌亂地擺放在一側。而團隊的技術人員則忙碌著對機器人進行著調試。今年2月份,李振作為創始人成立了廣州哨馬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而後他又邀請了同門師兄全思博一同加入創業。

  兩位博士「強強聯合」

  在前不久結束的2020年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博士博士后創新賽決賽上,李振和全思博帶著自己的機器人項目亮相,並獲得了優勝獎。

  今年32歲的李振兩年前從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在一家企業的事業部負責研發工作。由於公司業務調整以及年初疫情波及,李振及所在部門都面臨著何去何從的選擇。不甘心自己和團隊的成果付之東流,最後他作出了一個大胆的決定,以曾經事業部的研發班底為基礎,拉起了一個12人的團隊,開始了創業征程。

  沒過多久,李振在研發上就遇到了一個技術問題,這時他想到了在學校做博后研究工作的同門師兄全思博,在一來二去的技術討論中,兩人一拍即合,李振成功說服師兄出站后加入自己的隊伍。

  談到自己的經歷和創業選擇,全思博介紹,大學畢業后的他申請到了全額獎學金並赴美深造。「原本是理科專業,但後來發現比起抽象的理科理論研究,我更喜歡也更適合從事看得見、摸得著的工科行業。」全思博毅然退學並轉向了彼時剛剛興起的機器視覺領域。工作幾年後,面對這個國內新興而又充滿機遇的行業,他第一次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繼而申請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技術創業與創新碩士專業進行相關知識儲備。然而全思博畢業后,創業時機卻並未成熟,機緣巧合下他與後來的博士生導師有項目上的合作,在工作中時常會有技術性的問題請教,便又辭職再次回到了學校。

  「視覺+機器人」大有可為

  全思博和李振在學校時都是圍繞「視覺」+「機器人」開展研究,彼此又有著「互補」的技術特點。那「視覺」+「機器人」最終能夠做些什麼?李振曾經工作過的公司里的安防監控系統給了他們啟示。

  儘管創業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利用此前積累的資源以及與合伙人共同的開拓,團隊已經完成了多個項目的機器人研發工作。

  李振告訴記者,以複雜場景下人員和物品的清點統計需求為例,機器人通過人臉和物品識別技術,就可以在行進過程中實時判別人員和物品狀態,完成曾經繁複的人工統計工作,而結果也可以直接傳送到雲端的記錄系統,節省了許多人力和物力。「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內,機器人三分鐘內就可以完成一次清點工作。」

  「機器人還可以流動測溫。」李振介紹:「在疫情期間,根據要求,機器人還加入了紅外感知功能,在進行清點的同時,還能夠實時對體溫進行測量,保證了在第一時間發現體溫異常的人員。」

  此外,如能自主開關機櫃門的智慧運營巡檢機器人,運維部門能夠實時掌握設備狀態及時發現故障,結合5G和AR等技術后,還可以利用機器人對故障設備進行遠程物理操作。

  而在未來如何能夠通過低成本的技術方案,完成機器人在複雜動態大場景下的語義識別、定位導航和智能避障,是公司當前的重點研究方向。「如今在機場局部區域試用的一個機器人,完成兩點之間自主移動,實際上就是對於這一目標打下的基礎。」全思博介紹,當機器人在商場、交通樞紐等環境複雜的超大動態場景下能夠理解環境,與人類有機和諧相處,智能地完成導航和避障后,再面對辦公室和家庭等環境時,就是相對簡單的事情了。

  「雖然理論上可以通過用高成本方案部分實現類似目標,可是由於成本和複雜度,在類似場景下很難實用化落地應用。」 全思博告訴記者,目前團隊正在進行技術原型的虛擬模擬測試,未來有希望應用到實際項目當中。

  從技術出發再回到技術

  「從技術到項目,再到產品和服務,最後再回歸到技術上,形成一個閉環。」全思博向記者介紹了創業理念,他們並不想只做技術的提供方,而是想進入到市場中接受市場考驗。而通過積累的共性技術,結合市場和用戶需求,形成各有側重的產品和服務,乃至孵化出相應的子公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技術的薄弱環節和難點,再反過來推動技術的提升。

  談起創業感受,全思博說:「做一個純粹的研發人員與領導一個創業公司還是有很大不同,在高校或者是公司研發部門時,市場、資金等通常都是不用過多考慮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和解決技術問題。而作為一個創業者,要考慮的事情太多,每一個決策都決定著公司的未來存亡,往往就是『一念之差』。儘管現在大家都在貼錢創業,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公司能夠自我造血,得到市場認可,才能走上良性循環,實現最初的目標。」

  而旁邊的李振則用了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創業感覺,「更有幹勁了。」

  創新創業也要「沉下去」

  像李振和全思博這樣的創業青年,能夠有機器人未來發展的技術研究,也有能夠讓企業活下去的「落地項目」,這得到了前去考察的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秘書長肖飛的認可。他告訴記者,其實不乏有一些創新創業的年輕人,想法總有些「飄忽」,始終落不到實處,這種創業公司大多也多以失敗告終。

  「有情懷,有夢想,是創業公司能夠成長的基礎,而能落地,看實際,則是創業公司能夠存活下去的條件。」肖飛說,李振和全思博在實現機器人夢想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要「吃飯」的問題,想法挺切合實際的,也是非常有機會成功的。

  肖飛表示,創業的年輕人要能夠多「沉下去」一點,切實地去解決讓企業活下去的問題,如果連這個生存條件都沒有辦法滿足,很難說再去追求夢想了。

 

樂金機器人事業有成  南韓多家醫療院所採用

E-mail Print PDF

樂金機器人事業有成  南韓多家醫療院所採用
DIGITIMES
林瑜淳
2020-11-09

據iNews 24報導,樂金電子最近對仁川EONE醫療財團(EONE Laboratories)與京畿道高陽市的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各供應2台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抽屜式)。
20201109b

EONE醫療財團採用的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為樂金電子取得南韓行政安全部(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and Safety)認證,通過升降機安全檢測特例,首次具備升降機上下車功能的產品。

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可協助人員利用升降機在樓層移動,進出建築物內各種檢驗室、研究室等13處場所。由於各樓層的詳細位置資訊已事先儲存在機器人上,使用者只需輸入目的地就能移動到正確地點。

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利用藍牙(bluetooth)與無線通訊可獨立通過建築物內的自動門,自動門辨識到機器人靠近就會開門。

樂金電子對國立癌症中心同樣也是供應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作為來往診斷檢查醫學科與病理科運送檢體之用。樂金電子預定2020年底對機器人進行更新,增加與電梯的連線功能,使機器人能在不同樓層移動。

樂金電子表示,醫療機構若採用能在不同樓層移動的機器人,運送檢體或藥品將更安全、快速且不受限制,從事相關檢驗的人員可更專注於執行檢驗任務。特別是在講究非接觸式服務時期,機器人的角色更加重要。

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抽屜式)可應用在醫療院所、飯店、辦公室等地,產品內建的每個抽屜最大載重為5公斤,3個抽屜總計可載運15公斤物品。為了避免機器人運送物品過程中發生物品被竊或遺失,抽屜上配備防盜安全鎖,管理者也可利用機器人管制系統遠距監控、操縱,設定機器人運輸排程。

樂金電子表示,以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進行非接觸式說明簡介或運送時,能有效執行重複性高的任務,提升醫療團隊的工作效率。期待LG CLOi ServeBot機器人提供不受樓層限制的各項服務。

Page 5 of 279